各教学单位: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我校教务处认定的学科竞赛,自赛事创立起我校师生已连续参赛十余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进一步深化新财经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激励我校大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字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现计划举办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校内选拔赛主办单位:
本次大赛由教务处主办,艺术学院承办组织。
二、参赛对象:
我校在读学生及指导教师。
三、大赛作品内容分类:
大赛内容共分:(1)软件应用与开发;(2)微课与AI辅助教学;(3)物联网应用;(4)大 数据应用;(5)人工智能应用;(6)信息可视化设计;(7)数媒静态设计;(8)数媒动漫与 短片;(9)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10)计算机音乐创作;(11)国际生“汉学”。每个大类 下设若干小类。其中,(7)、(8)、(9)三个类别统称为数媒类 。
1.大赛数媒类与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作品的主题
主题:中国古代物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之五。
内容仅限于我国历史上(1911 年以前)物理相关成就,包括:(1)中国古代物理成就——弘扬中华优秀自然科学成就。(2)中国古代物理领域杰出科学家——弘扬中华优秀科学家精神。(3)中国古代杰出的物理著作——弘扬中华优秀物理科学专著。(4)中国古代物理文化——弘扬中华优秀自然科学文明和优秀文化传承
2.国际生参赛作品的主题为“学汉语,写汉字”。
内容仅限于中国古代文化(1911 年以前)相关成就,包括:(1)中国古代文化概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2)中国古代文化杰出著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典籍。(3)中国古代文化杰出学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和精神文化。(4)中国古代文化典故与文化习俗——弘扬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和民俗文化。
3.信息可视化设计类作品的主题:中华自然科学及其他优秀文化瑰宝
内容仅限于我国历史上(1911 年以前)相关成就,包括:(1)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成就——弘扬中华优秀自然科学成就。(2)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领域杰出科学家——弘扬中华优秀科学家精神。(3)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著作——弘扬中华优秀自然科学专著。(4)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弘扬中华优秀自然科学文明和优秀文化传承。
四、参赛形式:
参赛队由各指导老师统一管理,艺术学院负责组织协调。请各参赛学院指派一名教师负责本学院学生相关参赛事宜,不接受教师或学生个人单独联系艺术学院及缴费。凡参加学生必须选择与参赛内容相关专业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有至少1位指导教师,每位教师指导不得超过两组参赛作品。),无指导教师的不允许参赛。报名时排名第一的学生作为通讯作者,对作品的质量负责,并负责与校内艺术学院联系人进行联系沟通。
五、大赛流程:
本次大赛分为校赛、校赛后作品完善与上推、省赛获奖后完善及全国决赛共四个阶段。艺术学院负责组织校赛、校赛后作品完善与上推环节。省赛获奖后的作品完善与参加全国决赛部分,请入围选手及指导教师自行联系校内外相关人员处理后续各类事宜。
六、报名时间及形式:
有意参赛的个人或团队请查看河北省级大赛指南:http://hbsjsjds.cn/,在将作品提交官方系统的同时,为校内评审需要,请各参赛小组以学院为单位于4月18日下午2:00-4:00将所有作品成果、学生参赛姓名、个人电话、指导教师姓名与电话(学生参赛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及联系方式可用一个word文档写明,该word文档名命名为联系人的姓名与电话)至艺术学院三楼艺术设计教研室。过期提交、或在系统里提交作品而没有将作品按要求进行线下提交的视为放弃参赛。
线下文件夹命名规则为:“学院—作品大类名称—作品小类名称—作品名称—作者姓名(一作即可)”。
七、温馨提示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官网(学生、教师注册):https://jsjds.blcu.edu.cn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河北省省赛官网:http://www.hbsjsjds.cn
艺术学院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13582813519
邮箱:38925926 @qq.com
教务处 艺术学院
2025年3月17日